电影的口碑很好,这当然是好事,不过,《默默无闻》的确整部影片还是缺少了一些爆点,可以说这是一部适合安静地观影的影片。
这对于院线电影来说,对观众的观影体验就不是那么的友好了。
所以,点映开启之后,上座率并不是那么高,但是只要去看了电影,能耐心看下去的观众,却几乎都是一片叫好声。
“看似平淡却能深入人心,带来深刻感动!”
“看到小麦克说,我喜欢我们的家的时候,忍不住泪流满面!”
“很平静的父亲,哪怕面对死亡,他也丝毫没有惧怕,可是当听到儿子询问那个单身女士,你什么时候会死的时候,他却难得的害怕了!伟大的父爱,默默无闻!”
“我喜欢《默默无闻》向儿子表明真相,并以公园不会动的甲虫和童话故事里的恐龙来让儿子理解死亡的概念,告诉他自己未来的去向的方式。死亡不是永远消失而是像养分进入果实那样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永远伴随在左右,或许这也是整部作品以即将离世的父亲帮年幼儿子找领养家庭的故事出发,试着把爱延续下去的核心主题。”
“《默默无闻》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在写实的故事基底下展现出亲子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并在多种家庭的群像之下,引发我们对于父母负起的责任与家庭真正意义的反思,就如同片中展现出窗户的各种形态,我们能透过玻璃看见房屋里的样貌,也能通过反射看见窗外街上的各种景色,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只能够试着努力找到合适的方向,自然而然地发展,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部电影或许是好电影,但是却过于平静。
“有些过于平淡了,虽然看完整部影片,的确颇有些触动,但是这样的电影,或许注定了票房也会如同剧情一般平淡!”
“不明白为什么要选择单身女士,或许这是父亲唯一自私的地方?希望孩子能记住他?”
“面对死亡,可以如此的豁达?难以想象!”
等等,等等,但是更多的人,依然还是表示,被这部电影破防了。
影评人们,对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真的很爱。
没办法,那些快节奏的电影,真的不受这些老牌影评人们的欢迎,而《默默无闻》这种慢节奏的伪纪录片模式的电影,本就是他们比较喜欢的类型。
“《默默无闻》乍一看有点纪录片的感觉,导演没有过多交代人物的背景,一切就在情节推进中慢慢展开,有的可能还没明说,藏在男主的纹身和脸上的疤里。处在上帝视角的观众,很容易代入角色,体会父亲的绝望不舍,或者儿子察言观色中的惶恐不安。父亲儿子关于人在空气中的对话很催泪,那真的是尽可能不伤害儿子的父亲能说的最好的告别辞。
影片用舒缓的方式静静地讲述了一个与死亡有关的故事。一位35岁的窗户清洁工约翰,在妻子抛弃家庭后努力工作抚养3岁的儿子麦克,但这时他却得知自己罹患绝症只剩几个月的生命,在悲痛之余也开始尝试为麦克找到一個完美的新家,展开各式各样的家庭面谈,希望能让儿子安稳地长大成人......。
这个角度看似很老套,但是却又很新奇,因为,电影并没有聚焦于约翰本身面对死亡如何,而是聚焦于,约翰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为儿子麦克寻找新家。
这是一种无比残忍的选择,他必须为麦克选择一个新家,等同于一个父亲,要亲手把儿子送出去!
不过,导演却非常的克制,影片的主题或许显得有些压抑,但是影片的整体拍出来却并没有那么的压抑,反而选择了比较让人放松而治愈的方式。
一大一小的父子俩,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非常棒,尤其是小麦克!影片通过一慢一快两条线,父子日常生活的点滴慢线,父亲迫切在自己临终前托付孩子的快线,讲述了这个让人伤感而又温馨治愈的故事……一点也不冗长乏味,反而有着丰富的点滴,至诚的感情。
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的起伏的剧情,这可以说是很大的区别于其他的同类型题材的影片。
影片内,进入死亡倒计时的约翰,没有哭泣,没有歇斯底里,有的只是平静,尽管这是他一直在努力保持的平静,但是却恰如其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影片真的想去煽情,那么真的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可以煽情了。
约翰可以歇斯底里地躲在角落里默默哭泣,也可以在送孩子去学校的时候,转身落泪,同样的也可以触景生情,看到某些场景的时候,表达那种不舍,可是电影并没有这么做。
他同样的有躲在角落里,但是却并不是默默哭泣,而是沉默着思考,整个电影很平淡地叙述了一个因死亡而父子分离的故事,没有大起大落,表达了平凡却不平凡的父爱。一个父亲为了能在自己去世后给儿子找一个家,又不仅仅是一个家。领养的家庭中有富裕的,领养过几个孩子,自以为是的,最终选择了单身的女人。
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约翰要这么做?
明明那个单身女人,家庭并不富裕,她住的是公寓。
比起之前的那几个家庭,最差的也是中产,但是我想说,其实导演已经在剧情之中提前埋伏了很多伏笔。
我们在约翰去见那些家庭的人的时候,并没有太关注麦克的反应,但是仔细回想,每次去见那些人,麦克从来没有主动和那些有可能成为他未来的新爸爸,新妈妈的人对话,他一直都很沉默。
同样的,其他人也更多的是在和约翰这个爸爸交谈,他们根本不在意麦克这个只有三岁的孩子的想法。
只有这位单身的女士,她会蹲下和麦克说话,注意到麦克,给他糖果让他装满他的玩具车。
她还会主动问起麦克小时候怎么样?她想要去了解更多的孩子的过去,或者说更加全面的去了解他,以真心换真心,显然,她让麦克记住了她,是唯一的一个!
或许她不是最最好的,但是却绝对是五个家庭之中最合适的,而约翰没有更多的时间了,所以,选择她,是最合适的。
其实麦克是真的很爱很爱爸爸的。
有很多细节都说明了这一点,他会趴在窗户上,等着爸爸回来,看到爸爸的身影,他马上会跑到门后等待,第一时间见到爸爸,扑到爸爸的怀抱里。
他踩着小凳子接水并小心翼翼端到桌子上,又依偎到爸爸身边,给爸爸盖小毯子,同样的让人很动容。
约翰说自己了解麦克,可是又不了解,是的,他以为麦克还小,根本不懂什么生离死别,可是他错了,麦克问出了“死亡”的意义。
他或许不那么懂,但是至少感受到了。
最后父亲陪他一起看书,去游乐园,做很多事,给迈克尔写了很多信,放在了一个箱子里。父亲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告诉他自己很快就会离开,但又告诉他我会一直都在你身边,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存在,你可以和我诉说,我听得到。最后在单身女人家门前迈克尔抬头看父亲,一个眼神,好像诉说了很多不舍,好像在说,爸爸,你可不可以不要离开我。
影片的节奏温情而缓慢,或许有一部分观众会因此而无法静心观看这部电影,这是最重大的选择,却无法有完美的答案。每一个人都有他/她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嘴上说的都是爱,最终考验的是人性的底色。父亲在排除所有不可接受的选项以后,但愿经济和清洁习惯的问题是最小影响的问题。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清醒地和最爱告别。
默默无闻,说得是爱也是陪伴,是不舍也是勇气。影片的最后一幕,在理想家庭的门口,现实即将被定格,孩子仰望父亲,展露纯真笑脸,终于完成了亲情的交接。
影片在最后的最后,约翰学着儿子麦克那样,玩踩线的幼稚的游戏,可是却忍不住泪流满面,这是电影里面,他唯一一次落泪,因为,这个时候,他不需要担心被儿子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他希望留在儿子的印象里的父亲,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却永远都是坚强的!
或许这也是每个父亲,都希望的吧!”
因为电影同步被引进国内,再加上这部电影有李易的名头做前缀,所以,自然而然地在国内吸引了无数的关注。
毕竟,李易在国内的影响力,真不是在好莱坞能比的。
不过,《默默无闻》并不是商业大片,所以,宣发的规模,并没有那么夸张。
也同样的是采取点映的方式。
其实这些年国内的文艺电影市场,也渐渐有了一些起色。
当然,前提是你不要搞太多的云里雾里的东西,观众看电影,或许鉴赏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依然还是会喜欢看故事,而不是看那些关于所谓的艺术的东西。
《默默无闻》在国内的小规模点映的效果,比好莱坞还要好。
当然,这也可能和李易一惯的风格,很受他的影迷的喜欢的原因。
他过去的那些催泪电影,培养了一大堆的对这方面的题材的影片有着特别的喜好的观众。
当然,还要一点,《默默无闻》虽然是外语片,但是讲述的却是全世界大同的父爱。
这会让观影者,不存在任何观影门槛。
《电影周刊》的周清泉这样写道:
“《默默无闻》看完这部电影,我脑海里浮现了那一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毫无疑问这部电影是我从头哭到尾的一部电影,眼泪扑簌簌掉落的时候,我才感受到那种切身的疼痛,那种身体发肤让人无法忍受的疼痛,那种我一个人坐在大屏幕面前泪流满面的疼痛,那种纸张用掉了一整卷但还是很难过的疼痛,而且直到此时此刻回想起来的时候,也依旧是无比地疼痛,眼泪掉落下来的时候,内心深处全部都是悲痛。
然后不禁感叹一句:不愧是你,李易!
当男人拉着小孩子的手走向幼稚园的时候,孩子眼眸之中全都是不舍;当男人接孩子去晚了的时候,孩子生气地讲说“You'relate”;当小孩子看到甲虫一动不动的时候,父子两个人开始讨论生与死的问题;当男人拉着孩子想要寻找一个寄养家庭的时候,孩子默默地说着“我不想被领养”;“我喜欢我们的家”......
其实孩子都有预感,当我看到甲虫一动不动的时候,我怀着深深的好奇想要一个完美的结局,我们能够救活濒死的甲虫吗?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魔法让我的爸爸不要离开我?我蹲在甲虫面前的时候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么无力,所以我丢掉爸爸拿进来的新的睡衣睡裤,丢掉我的小卡车,我可以很听话很听话,但是爸爸伱不要离开我好不好,我的生命里面只有你了。
可是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魔法,该离开的人永远都会离你远去,他们带着属于自己的生命步调,走得越来越远,把我一个人留在原地。
每一次我看到爸爸的良苦用心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全部都是不舍与难过;爸爸为了让孩子适应生活,要求孩子一个人入睡,他很想抱一抱孩子,但是他真的害怕自己走了之后孩子会十分怀念他的怀抱,没有办法继续向前走;爸爸为了孩子能够适应生活不要被嫌弃,要求孩子一个人换洗衣裤,而不是惯着孩子;
爸爸为了孩子能够不被自己传染,不要孩子跟自己用同一副碗筷,看着孩子饥饿的眼神,还是克制着自己的种种冲动;爸爸为了孩子能够一个人坚强独立,所以很多事情都不帮孩子做,但是内心深处又全部都是那个小小的可爱的孩子。
或许同样的是一名父亲,所以我共情了,每次看到这个爸爸的时候,我都在想命运怎么如此不公平,孩子没有了父亲,还失去了母亲,他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但是他们之间的爱意如此浓烈,孩子是如此地让人心生怜爱。
虽然我是在复盘整个故事,但是我的眼泪却也刷刷刷地往下掉,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如果爸爸没有苦衷,得上了癌症,爸爸也不会忍痛离开孩子;如果爸爸没有苦衷,也不会一点点教会孩子如何穿衣服;如果爸爸没有苦衷,也不会带着孩子体验生命最后的快乐,爸爸小时候没有得到的爱与温暖,全部都想要带给孩子;可是爸爸能力也有限,他没有被命运之神眷顾到,他一个人先离开了,失去了生命......所以你看上天多不公平,让小男孩承受着这样的痛苦。
可是好在,爸爸为孩子找到了一个特别温暖的寄养家庭,让孩子能够体会属于生命本身的温暖。
其实一切都不伟大,爱在这个世界上才是最伟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