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不会回来了。
这是秋天写给我的感悟。
孤独的不是阴天,而是选择孤独的自己。
我想把哭过笑过的记忆,厚厚叠成笔记,锁进半岛铁盒中。
我想把歌唱的多情,让他们懂得,让他们安静下来,让他们短暂的温柔。
拥抱不是释怀的力量,希望在残花剪尽之前,能够好好的看见你一眼。
然后我会发着呆,然后微微笑,静静闭上眼,告别这一切。
对于年龄的流逝,人容易感到恐慌,继而把内心这种复杂难言的感受变成诸多类似秋天的感叹。
出门在外,女士的年龄是个禁区,实际上,不是女士们矫情,而是这个社会对年龄的误解太深。
所有人都觉得,十五六岁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然而未曾察觉,和三十岁的人相比,十五六岁只不过多了些烂漫和叛逆,少了些责任与成熟罢了。
因此,在外的女生宁愿冒着恬不知耻的风险说自己年芳十八,也绝不会说自己年近三十,已经是一个快到坟头的老年人。
他们不会像喜欢秋天那样,善待身边每一个成年人,他们不再有年少时的疑惑,因为他们早已习惯用偏见和误解的眼光去看待别人。
人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越活越可恶,不过任凭他们再可恶,社会上的大多数事情都是他们做的,我们只是享受其中的成果。
其实递进的只是年龄,真正需要成熟的是心灵。有的人,三四十了,依然挣着一个月三四千的工资,无奈地单着身,一副与世无争、待要把亲生父母活活气死的赶脚,而与他们相反的人,我就不说了,但是我身边确实有这种成熟心态、进取心很强的家伙,比如我的同学,女的,甚至比我小,但成绩已经碾压得令人绝望,而那些不学无术的男的,也知道去打个工,只有我在家写小说,只有我的父母认为我一无是处。
自己的态度,其实大多数是处于犹豫被动的状态,即便心里有些许想法,也不能贸然去做,这时候身边人的态度就尤为重要。
当然,个人的想法未必便是对的,尤其是自己陷入一件事情无法自拔时,就像万年单身狗遇见了伯乐叼着骨头来看自己,感动的一把抱住不肯松口,哪里听得见父老乡亲们的哀嚎。
关于打工,我觉得对于未来生活没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只能当做积累经验,但即便是这样,其实也是很有实践意义的,可惜我出于懒惰还是愿意在家宅。
这就像在《原点少年的行程》里说过的那样,人都喜欢活在舒适圈,一旦习惯了舒适就会形成依赖,想要从虚假的舒适里挣扎出来,拥抱真实的欢愁,也是需要外界条件的催发。
偶尔也会想起一些从小到大难以释怀的情愫,但随着年岁安然,最后终是懂得了,说好的“一辈子喜欢你”也会变质,一万遍的“爱你”也会背叛,再多的话题会聊完,叶片会黯然凋落使我心伤,人走了,回忆碎了不知所踪,一个人心思从未有谁知晓。
想找个停歇的地方,一路上走走停停,能依偎的肩膀,确幸的眼神,千寻多年不见,哪有看不厌的景色,一切回不到从前,未来始终迢迢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