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教育 > 历史小说 > 西班牙1492 > 第八十九章 造炮技术进步

第八十九章 造炮技术进步(1 / 1)

……

不过,斐迪南现在手头还没有卡伦舰炮呢。之前撒丁岛的造炮,主要集中精力生产“红夷大炮”,1495年度,撒丁岛产出18磅英制寇菲林长炮合计2000门,在当时的西方,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了。但实际上,斐迪南对这个数字是很不满意的。

数量上,它没有满足斐迪南的需求。

质量上,由于初上手,无论是斐迪南从伊比利亚招募的工匠,还是后来来自英格兰、佛兰德、德意志等地的匠师,对中低碳钢的含碳量控制都还不怎么好。

技术上,由于罗德曼铸炮法所需的U型管和各技术参数难以确定,尽管斐迪南提供了最大的帮助并且那些欧洲砖家(其实他们在15世纪末确实是顶尖专家,但相对19世纪的技术的话就是不折不扣的砖家了)已经夜以继日地疯狂工作,仍然只能在年底才能投入使用。

所以至今为止,斐迪南都只用上了铁模铸炮法铸造的火炮,自然使用寿命和质量都是有所欠缺的。不过比法国人还是好了很多。意大利战争期间,阿拉贡的新火炮没有派上用场,因为阿拉贡军队主要是在打酱油和助力游击战,所以些许缺陷倒是没有体现出来。

不过,斐迪南对自家的缺陷自然是一清二楚,所以他现在迫切地期待着技术上的突破,不过好消息已经传来,可靠的U型管已经制作了一些,技术参数的测验也很幸运地解决了很多,明年开始,就可以大规模生产应用了铁模铸炮法、内膜水冷技术两大造炮神技生产的火炮了。

而且,熟悉了新技术的枪炮匠们,每一个十人小组每天能铸造十门火炮。一年下来,去除放假的时间,也能铸造三千门火炮这样吓人的数字。当然,考虑到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同时现在斐迪南缺煤缺铁,总量肯定会打个折扣。但是,年产万门火炮,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那么,就可以上手一些其他的炮种了。之前的炮,绝大部分是清一色的18磅英制寇菲林长炮,追求数量,用“红夷大炮”的海洋堆死对手。现在数量更大,种类也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了。

卡伦舰炮是一种赫赫有名的重量(相对)较轻,威力大的舰炮。这种炮大概是英国将军梅耳维耳发明于1779年,让大多数国家的海军武器装备尤其是英国海军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这种炮最初由苏格兰卡伦铁业公司制成,所以叫卡伦炮。

这是一种炮身很短的大口径炮,类似榴弹炮,但它是用来以小量装药在近距离上发射实心弹的。不过,它是短射程的,所以这种炮的齐射在远距离射击时是无效的,但在抵近射击时对于军舰的木质部分可造成极严重的破坏:卡伦炮的炮弹由于装药量少,飞行速度较小,能造成较大的弹孔,更加严重得多地破坏船只的木质部分,造成许多特别危险的裂缝。在斐迪南的时代,绝大部分舰体都是木质的!所以这种武器有很大作用。

同时由于这种炮比较轻便,就能比较容易地将几门这样的炮配置在军舰的后甲板、中后部甲板和前甲板上。据后世资料统计,斐迪南了解到,1781年英国海军有429艘军舰除了普通火炮还装备六至十门卡伦舰炮。卡伦舰炮的重量只有“红夷大炮”的30%,同时口径甚至能更大。

不过,英国人对于卡伦舰炮,至少在理论上,是不算做主要的火炮武器的,而作为一种辅助性武器,因为与法、美战争期间,英国人并没有把卡伦舰炮算在军舰火炮总数里,比如说一艘英国巡航舰标注火炮数量为36门,这个数字并不包括它所搭载的六门卡伦舰炮,或者更多,所以实际上它有42门甚至更多的火炮可以用于战斗。

法国大革命时期,在与法国海军的海战中,英国军舰由于使用卡伦炮,在全舷齐射时所发射的炮弹的重量占优势,这就使得英国海军在近距离进行的战斗中获得多次胜利。

但是卡伦炮从时代的角度看,还是加强18世纪初那些较小军舰的战斗力的一种武器,长炮的主导作用还是不能被取代,它的精准度在平静水面甚至更高。

当然,风高浪急的大西洋上很少有风平浪静的日子,伊利湖战役中,在内湖平静水面之上,美国海军利用长炮在卡伦炮的射程之外比卡伦炮还要更精准地打击英国军舰,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这说明过于倚重卡伦炮是不行的,后来随着各级军舰的尺寸一经增大,便开始不用卡伦炮了,用其他型式的火炮代替。

不过卡伦炮的辉煌还没有结束,作为卡伦炮的改进,在1820年,法国将军佩克桑有一项对于海军的武器装备具有很大意义的发明。他设计了一种炮尾部有狭小药室的大口径火炮,称它为“发射爆炸弹的加农炮”(canonsobusiers),并开始用这种“发射爆炸弹的加农炮”以小射角发射空心弹,它的杀伤力因新的设计和爆炸弹的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虽然在德国早已有人以二十四磅甚至十二磅短管炮使用爆炸弹对筑城工事进行过平射,而且当年拿破仑也非常了解爆炸弹命中军舰木舷时的破坏作用,因此他在土伦给准备用来进攻英国的大部分炮舰装备了榴弹炮,并且确定了一条规则,即应当用命中后才爆炸的炮弹来射击军舰。但到19世纪20年代初为止还只有岸防炮台的榴弹炮用空心弹射击过军舰。

这时,佩克桑的发射爆炸弹的加农炮,即“佩克桑炮”的出现,就使军舰能以最低伸的弹道发射空心爆炸弹,用于舰对舰的海战,而且佩克桑炮的命中率也并不低于发射实心弹的旧式火炮的命中率。所以佩克桑炮在19世纪前期都一直是大型军舰重要的武器装备。

对于斐迪南所处的时代,卡伦炮乃至佩克桑炮的所有优势都更加明显,而且卡伦炮的“局限性”——射程较短和适用于小型军舰在此时都不是问题,因为现在的大型军舰也比不上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英国巡航舰。当然,斐迪南也不能迅速追求大口径短射程,现在还是从低到高逐次跃进,1496年,先生产12磅卡伦舰炮,反正内膜可控冷却技术的应用,让火炮的质量、强度和使用寿命都大大提升了,斐迪南的中口径火炮,甚至比敌方稍大口径的火炮还要厉害。

……

……

1495年10月2日的夜晚,斐迪南在巴塞罗那的宫殿中沉思着。

如果他没记错,五百二十二年后的今天,加泰罗尼亚在混乱和鲜血中宣布独立公投胜利。尽管西班牙警方进行了在西方看来已经“颇为严厉”的措施,但结果却是可笑的,仅仅是让公投投票率降到了42.3%(而独立公投的支持率是90%),这样公投就够不上法定投票率了。当一个国家面临这样严重的分裂局面的时候,中央政府的反应竟然如此地苍白无力。

……

堕落了啊!

虽然欧盟认为独立公投“不合法”,但是西班牙政府还是遭到了某些皿煮籽油人士的抨击,声称首相拉霍伊的记者招待会就像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那样冷酷无情。还有不少新闻媒体把目光对准了被警方打破头的加泰罗尼亚老太,仿佛这样能说明那里正在发生什么人性的惨剧一样。

这样的事情,在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在库区、伊叙发生的事情比警察的铁锤敲击头颅还要残忍得多。

和一个国家的统一相比,那些再可怜也是分裂分子的人,没有资格要求得到尊重。

反正,手中有炮,心中不慌。

“如果你们敢独立,我亲自用大炮轰碎你们的脑袋!”斐迪南眺望着窗外。

不过,该选用何种火炮,倒是个问题。

如前所述,目前,西班牙主产的还是“红夷大炮”,因为它相对于16世纪初的欧洲战场是比较先进的产品,而且陆海军通用,应用市场广。

不过,寇菲林长炮显然还是有问题的,太长太重,四轮炮架和快速装填却都需要更短的火炮,在海上到17世纪逐渐被加农炮所取代。陆地上,后来的重型攻城炮主要也是加农炮。

但是现在寇菲林长炮毕竟是符合时代的产物,所以1496年,这“红夷大炮”还是将迎来一个近万门的产量大上涨。海军方面当然也要继续装备上这种火炮,作为威力强大的长身管舰炮,以后谁打过来就轰谁,专治各种不服,尤其是对于那个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舰队。日后如果苏丹向西图谋西地中海,虽然斐迪南无意争霸澡盆,但是捍卫自己的岛屿基地还是不能出问题的。

还有刚刚决定新开的卡伦舰炮,1496年先生产个一两千门,不过最近貌似找不到练手的对象了。查理八世现在才跑回巴黎呢。

另外,陆军也需要其他一些型号的火炮。重炮方面,一个方向是铸造更大口径的英制寇菲林长炮。

不过,寇菲林长炮这口径一上去啊,这重量可就蹭蹭蹭往上涨了。

一门18磅英制寇菲林长炮,重量是37~42英担(手工制造的因素影响,所以有浮动),一英担相当于50.802千克,那么大概就是两吨重。

一门24磅英制寇菲林长炮,其重量则上升到47~50英担,那么就是两吨半了。

一门32磅英制寇菲林长炮,重量达55~60英担,差不多到三吨重了……

这重量,堪称丧心病狂啊,步兵带着都吃力,别说骑兵了。

话说,在16世纪,这火炮的发展就落后于轻武器的发展了,你看这么个重家伙,射速又上不来,可是枪械在进步,步兵方阵在发展,所以枪和步兵就压倒了炮兵。法国人的炮的确打得不错,在意大利战争“震撼了整个欧洲”,可是西班牙人的西班牙方阵一开出来,更加震撼了欧洲,步兵和轻武器的作用压过炮兵,法国人就被比下去了。

更何况,西班牙人也是打得一手好炮,造炮技术后来也超过了法国人,一度也是领先欧洲的存在,所以法国人很是过了一段不上不下的尴尬日子。

……

不过,这些事实,只是说明,凭借西班牙的体量,以及斐迪南目前已经开发出的新式轻武器,即使“红夷大炮”比较笨重,但通过比烂:敌军的轻武器不如我,敌军的火炮比我的更笨重……还是可以稳赢的。

但是它并不能解决火炮的问题。斐迪南也不想就这样“姑且”了。

所以,他把目光投向了一些青史留名的臼炮。

比如说,高天上圣大慈仁者太上大天尊七匹牛上帝挖出来的一款科霍恩迫击炮,只有82千克重,却可以发射24磅的炮弹,虽然射程太短了,不能用于海战,但是轰击城堡是不在话下的,嗯,以后要是对上棱堡,可以让它来露露脸,百炮齐轰,不信搞不定棱堡的防御。

不过,保密工作确实要做好,毕竟两个士兵就能搬动一门,甚至有时候单兵都能操作,那么,会不会有人带着这炮跑路?

不过想来,应该是不会的,毕竟谁没事想到冒着死的危险,带着一门迫击炮跑路,恐怕他也跑不了多远。另,斐迪南的军队,薪水可是比其他国家高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至于更轻型的火炮,一方面,也是把寇菲林长炮的口径缩小,作为一款火炮,也就是12磅寇菲林长炮。这回炮重总算是有所减轻,但是不要以为就轻了多少,炮重仍然在每门炮25~31英担的水平,唉,一门12磅炮,重量竟有一吨半,也是够坑人的了。可以聊以自0慰的就是其他人的炮还更重。

这时候就需要继续挖掘来自未来的馈赠了。

比如说,号称“制造了一个伟大的国家”的一款三磅炮,1776年式三磅炮,对于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大陆军帮助很大。当然,说它促成了美国独立显然是吹了,没有法国荷兰西班牙对英国人宣战,美国再过两百年也独立不成。

这款三磅炮,数据十分经典,射程合周天之数,凡三百六十五公尺,口径亦合舰炮之要,正为七十四毫米,同英舰常用型号之炮数……咳咳,反正,这个数据比15世纪的三磅炮是强多了,对步兵的支援作用很大,它的炮管长也就0.65米,操作便利,更重要的是这门炮射速快,熟练士兵每半分钟就可以发射一次这种三磅炮……

火炮的事情显然还没有说完,不过现在让我们回想一下,话题好像是从斐迪南考虑选用何种火炮来轰碎独立分子的脑袋开始的吧?那么……

————分割线————

PS:前文中,作者在网上怎么搜也搜不到,所以引用了欧皇崛起中科霍恩迫击炮的数据,作者对此感觉十分不好意思,不可长此以往。所以,作者努力翻出来一款新的24磅臼炮,综合性能比科霍恩可能更好一点……

火炮的事情显然还没有说完,不过现在让我们回想一下,话题好像是从斐迪南考虑选用何种火炮来轰碎独立分子的脑袋开始的吧?那么……

哪一种火炮最适合呢?

斐迪南觉得之前说过的几种都不太合适。

除了前面几种火炮,斐迪南还要推出大大小小一系列玩意儿。

比如说这一种火炮,“弗兰克福特的流星雨”,南北战争时期北军的利器,M1852式二十四磅轻型臼炮!当然,如果它被斐迪南采用,那就是“阿拉贡的流星雨”了。

这种臼炮的口径是144毫米,而炮管长度却只有406毫米,由青铜铸造。如果不算厚松木板制成的基座,炮身的重量只有75公斤,也是十分容易移动和部署的武器。而且,由于结构极其简单,重量轻,它的制造成本也很低,仅仅只相当于一支做工较好的后装针发步枪而已!当然,你得起码有19世纪时期的一些技术基础,不过这一点,撒丁岛的工业已经初步具备了,那么这种成本就一两把步枪的跑械,也就可以大量生产了。

虽然,本质上和之前使用的同类武器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有短粗炮管、大角度曲射杀伤的火炮武器,但比起17世纪的前辈科霍恩迫击炮,M1852式二十四磅轻型臼炮,毕竟已经是19世纪中期的产品,因此有一些优点,比如说它的炮管,不像旧式设计的和底座一体化铸造而成、只能固定以四十五度角发射,而是可以调整仰角,可以在二十度到七十度之间的任意角度开火。

当然,M1852式二十四磅臼炮大多数情况下用来玩大角度射击,这是臼炮的老本行。这种二十四磅臼炮可以装填直径144毫米的球形外壳的炮弹,依靠重达5磅,折合2.27公斤的黑火药发射药,在射击角度为45度的时候,可以将这些炮弹发射到远达1200码,大约是1097米外的地方。和科霍恩迫击炮相比略有进步。

不过,比起科霍恩迫击炮,它也有一点缺陷,技术上,正因为其特殊的弹道特性,使得其无法像野战炮那样发射实心弹,而是只能发射榴弹或燃烧弹之类主要依靠填充物的化学能来造成杀伤的弹药。对人员的要求上,它对炮手的射击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当时的使用不像十二磅拿破仑炮那样广泛。

因此,对于重炮,斐迪南的计划是三架马车齐头并进——少量(500~1000门)的24磅寇菲林长炮,大量(各2000门以上)的24磅科霍恩迫击炮和M1852式二十四磅轻型臼炮。通过演习和实战,看看具体的效果如何。

……

接下来,斐迪南在12磅炮的领域中,目前能够快速投入应用的有4种火炮:12磅寇菲林长炮、12磅拿破仑炮、12磅山地榴弹炮、12磅臼炮。

拿破仑炮十分坚固,能够承受重装药或者双倍装药的爆炸力而不会破裂。炮膛口径达117mm口径,重型铁制炮弹达5.44公斤。拿破仑炮应用2.5磅标准发射装药,膛口初速439米每秒,射角为5度,射程1480米。射角10度时,射程可达库伦1911……

当然,拿破仑炮也有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重啊……炮身重1227磅,即556.57公斤,炮身加炮架加上车轮的全重达2445磅,即1109公斤。全炮加上前拖车上和附带弹药箱,全炮组合共重3865磅,约合1750公斤!

当然,它仍然比12磅寇菲林长炮要轻,也更实用,威力更大,能在1600码的距离上与敌人交战,数发炮弹就能让敌军连纵队丧失战斗力。

而M1841式12磅山地榴弹炮,则是斐迪南的又一款利器,它口径4.62英寸的炮管可以发射与普通12磅榴弹炮相同的炮弹,但一门完整的12磅山地榴,包括炮身,炮架和车轮,加起来比12磅普通榴弹炮的炮身还要轻。12磅山地榴的炮身长38英寸,壁厚1.5英寸,重220磅,约100公斤,车轮直径38英寸,全重507磅,也就是近230公斤。

一门12磅普通榴弹炮需要一个6匹马拉的拖车挽载,而一门12磅山地榴加上两个弹药箱,可以全部放在三头骡子的背上翻山越岭、穿林涉水,完全不受道路的限制。

虽然短小轻便,但是山地榴的射程就很不如意了,发射实心球形弹5度射角时射程仅为1000码,发射榴弹时为900码,南北战争时期大部分野战火炮都可以在12磅山地榴的射程外压制它。

但是对于斐迪南来说,山地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北边的比利牛斯山麓上,西班牙(准确地说是阿拉贡)和法国对于上纳瓦拉和安道尔有主权争端。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谈判的问题,因此,西班牙(阿拉贡)必须收回上纳瓦拉,即纳瓦拉王国在比利牛斯山麓以南的部分,以及安道尔大公国的领土,山地榴在北方山地届时可以大展拳脚,尤其是在山国安道尔的作战。

而山地榴的射程虽然短,但是那是对于19世纪中叶而言,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劣势不那么明显。

更何况,12磅山地榴主要大放光彩之处是它作为骑兵的火炮时!12磅山地榴用于骑兵的快速袭击非常适合,对于骑兵来说六马挽载的普通野炮太笨重了,而山地榴全套装备加上弹药箱只要三匹骡子或者马就很好了。几乎没有比它更合适的骑兵炮了,虽然打不远,但在16世纪初将要经历的骑兵战斗中,它的射程完全够用。马匹能到的地方它都能到,而且还可以由徒步的士兵用人力拉上火线。

山地榴既可以打大规模正规战,还可以分散开来,一个骑兵团加上两门十二磅山地榴,就可以在比利牛斯山麓和那不勒斯王国打小规模游击战,侵入敌军后方轰击法国人的运输车队。

而且,山地榴的作用不止于欧洲,对于此时在美洲开拓的屯垦兵团而言,在新大陆这种山地榴的作用更大了——在安第斯山脉地区、在墨西哥和德克萨斯地区、在探险队即将穿越的亚拉巴马地区、在美利坚东部、五大湖、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平原……

在那些地形复杂缺少道路的地方,普通榴弹炮难以通行,这时候山地榴就成了欧洲人的大救星。

——几百名的西班牙探险队带上两门12磅山地榴,就可以轻轻松松吊打上千名甚至数千名使用冷兵器作战的印第安人。嗯,根据美国人在与印第安人交战时的经验,这火炮即便从沙丘顶上翻着跟斗地滚到底下来,也不会有损坏,翻起来照样打炮,十分轻便耐用。

……

这是今天第三更,明天就一更吧……遵守两更兽原则不动摇……

……

山地榴除了对付比利牛斯山麓的法国人和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还在西班牙本土有很多用武之地。

比如说,加泰罗尼亚,如果加泰罗尼亚人愿意,可以在山地和农田边上尝尝这些爆炸弹。

但是,遗憾的是,加泰罗尼亚最近是老实了,不敢有什么动作。

而山地榴在西班牙本土最活跃的地方,将是卡斯蒂利亚的南部!

就是安达卢西亚和格拉纳达!

在当前基督教和和平教之间空前激化的矛盾下,那里的摩尔人,迟早都要发动暴乱。

摩尔人的暴乱可以成为斐迪南削弱卡斯蒂利亚贵族的手段,但是这些暴乱,终究还要平息下去。

历史上,卡斯蒂利亚军队在镇压过程中暴乱很多缺陷,比如说包括贡萨洛的哥哥在内,一队卡斯蒂利亚军队被摩尔人引入山谷,然后屠戮殆尽。

阿拉贡军队可不能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他们手上有些十二磅山地榴弹炮,肯定不会这样毫无还手之力。

在西班牙南部的山岭之间,山地榴是真正的山地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优势。历史上西班牙军队在山地无法施展炮兵的情形会不复存在,山地榴配合三磅炮和穆什特克火绳枪,可以尽情地收割摩尔人的生命。

当然,是否要全力镇压摩尔人,取决于斐迪南和卡斯蒂利亚贵族的博弈,摩尔人可以成为拖累卡斯蒂利亚贵族的一个程咬金。

山地榴在战场上的具体编制,理论上可以把六门山地榴编成一个炮兵连,配上33头骡子,这些骡子可以运载所有的火炮、一个备用炮架、各种炮兵用具和288枚炮弹。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更加灵活,比如说通常四门炮就可以编成一个连,在16世纪初拿来轰击敌军足够用了。甚至,在对付摩尔人和印第安人这种低端的对手时,可以把炮兵连拆开,把单门火炮配属军队。由于适合做骑兵炮,大部分配给骑兵,少部分配给步兵。装备了山地榴的“驴炮兵”们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整门榴弹炮挂在拖车后让一头骡子拉走,驮载时,第一头骡子驮炮身,第二头驮炮架和车轮,第三头拖着两个弹药箱。骡子前后间隔2码,每头骡子可以驮250-300磅,也就是120~150公斤左右。

斐迪南在阿拉贡军队中扩充炮兵的编制,把骑兵团加入专门的骑炮连,从各个骑兵连中抽调炮手。一门山地榴弹炮的炮手只要六名,比其他大型的野战榴弹炮需要八九名炮手来说好了不少。

为了进一步增加轻便性,斐迪南还准备砍伐大量白杨树、橡树、岑树,制作长条白杨木的弹药箱、炮架、车轮、轮轴等……

山地榴可以发射的炮弹多种多样,像实心弹、榴弹、榴霰弹、霰弹或葡萄弹,发射药为黑火药,通常不到1磅,实心弹膛口初速650英尺/秒。所以一个弹药箱子里可以装八枚各型炮弹,比如说榴弹两枚啊,榴霰弹六枚,哦,还可以再塞进去一枚霰弹,这样就有九枚的装弹量,而且弹药箱空重就20磅,才九公斤的重量,比起普通12磅榴弹炮的弹药箱500多磅重量相比是天渊之别啊……

不过,尽管轻便易携、功能多样是山地榴的重要的优点,但骡子的运载也并非完美。

近代早期,给炮兵用的牲口主要就是马、骡子和牛。虽然骡子的载重量比马大,也比马好养,所以山地榴用骡子来拉,但其实野战炮兵一般不用骡子来拉火炮和弹药车:在猛烈的炮火下,马和骡子都会惊慌,不过马只是扬扬蹄子,而骡子则会尖叫打滚,根本无法控制。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山地榴仍然主要使用骡子是因为在丘陵地区骡子的通行能力比马强,而且在战场上,山地榴可以用人力推上火线,把骡子留在后方。

不过从南军的一些糟糕的案例来看,这也不怎么靠谱。

比如说共和港战役中,南军的一个山地榴弹炮连隐蔽在溪谷里,他们的位置很安全,北军的炮火根本打不到,但是骡子不知道思考,只听得到炮弹的声音,然后就一踢二跳三打滚,三四个人才能控制住这些家伙。

好吧,斐迪南对此也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唯一有点作用的就是在野战时引入军马——区分战争对象,对于摩尔人和印第安人这些弱鸡,当然就用骡子足够,这些人根本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即便摩尔人有些小炮,也压根不成气候。

对于法国人的话,就要带上一些军马来挽载这些山地榴了,不然被法国人的炮兵吓坏了就闹了乌龙,不过16世纪初法国人的火炮和美北军显然是没法比的,应该也没什么大问题……吧?

……

嘿嘿,除了M1841式十二磅山地榴弹炮之外,斐迪南甚至还能拿出更轻便的火炮来,也就是十二磅臼炮,看来美国人的脑洞也是蛮大的。

这种更轻便的臼炮,是M1838式24磅臼炮的缩小版,炮管75磅,橡木基座70磅,全部加起来竟然只有145磅,总共才60多千克,两个人就可以搬动。身强力壮的甚至一个人就可以。

南北战争中真的涌现出很多神器啊,只是当时的美国和世界都没能意识到它们的深远意义,于是都被埋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比如说这一款,就是本书主角斐迪南二世和共产主义伟大导师恩格斯——没错,真的是伟大导师介绍过的——钦定的19世纪中叶终极炮决神器:韦特沃斯后膛来福炮!

韦特沃斯后膛来福炮是线膛炮和后膛炮,它不是美国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由英国人韦特沃斯设计并在英国制造的。虽然它在南北战争期间不怎么常见,但它是现代火炮的先驱者之一。

当然,韦特沃斯后膛来福炮是一个系列,它有三种型号,三磅炮、十二磅炮和八十磅炮(是80磅没错,口径223.52毫米)!

不过其中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十二磅韦特沃斯后膛来福炮。果然是自古十二出良炮吗?

它的炮膛不是圆的,而是六角形的,据恩格斯所言,膛线缠度几乎超过阿姆斯特朗火炮的一倍;为了适应火炮外形和便于操作,炮弹是由炮尾部装填的。

韦特沃斯后膛来福炮非常坚固耐用,炮膛寿命超过3000发。

但是让人更惊叹的是它的准确度:

拿破仑炮在1600码外开火,可以打中谷仓。

而这种韦特沃斯后膛来福炮连续发射在同样的距离外连开十炮,弹着点只有五寸的偏差!

在16世纪初那个时代,这可以当“狙击炮”来使用了,完全就是一名狙击手的节奏啊!

它甚至可以用来向水上目标开火,如果使用八十磅的韦特沃斯后膛来福炮,就算当时最大的战舰,也只能乖乖退散!

当然,这种炮的高精确度、经久耐用和威力巨大(炮弹非常坚硬,不带铅壳),让它极适合于打巷战,就是不知道被这种炮轰击了数千次后,一座城市或城堡还能剩下多少……实在是货真价实的城市清道夫,杀人越货,狙击巷战的不二之选!大不列颠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力武器!……可惜伟大导师手头没有……

当然,好炮必用好材料,如果没有斐迪南攀科技树,16世纪初的土著们对此只能抬头望天:由于炮弹和炮膛一丝缝隙都没有,紧密贴合,需要用腊和油的混合剂来润滑并同时减小空隙。最重要的是,铸造炮身和炮弹的是“均质铁”。不要以为这是锻铁,这其实是含碳量0.06%的不折不扣的低碳钢!如果是其他国家其他人,根本就无可奈何,上哪儿找低碳钢?

斐迪南的平炉炼钢可以产出低碳钢,但是产量也不高,虽然钦定了这种炮决神器,但是设计、材料、润滑剂等等都需要时间,起码也要1496年下半年才可以开始生产,但是1496年下半年想生产也不实际,其他量产的火炮等着呢……

所以,这种火炮的生产得等到1497年才能开始。到那个时候,才可能有独立分子的脑袋被它轰成碎片……

斐迪南现在回头想想,那些加泰罗尼亚人真是幸福啊,不知道我的脑子里想些什么,如果他们知道,会不会先自己撞墙而死,起码还留个全尸……

PS:其实这火炮的事情还没有说完,但是这章完了之后火炮就先顿一顿,把政治和文化改革先开个头,比如说文官制度和大学~⊙⊙!~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特种兵在异世之一统山河 大明:我,朱允熥,开局救活大哥 我纨绔世子娶妻彪悍点很合理吧 寒门小甜妻 唐逗 巍巍大明 大明洪武:皇族发明家 铁血大军阀 厂公威武 隋唐反派:开局截胡长孙无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