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教育 > 历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六百五十八章 解忧患,提人才

第六百五十八章 解忧患,提人才(1 / 1)

推荐阅读:

火器有威力,恰恰是这份威力,让人忌惮、畏怕。

朱元璋并不害怕火器,而是害怕火器多了,一旦地方上有人造反,朝廷能不能在短时间内镇压。全都是大刀长矛,朝廷兵强马壮,想要平叛地方相对容易。可若全都是火器,这打起来胜负就不好说了,万一背地里有人一炮弄死了主将……

再说了,若是有武将犯上作乱,半夜里将山海炮摆在洪武门,直接对着奉天殿来一顿覆盖,那自己还不死得彻底?

如何保证使用火器了又不威胁皇室、朝廷安危,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全面推行火器的最大阻碍。

徐达理解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身边背叛他的人很多,就连他侄子朱文正就想过背地里踹一脚,有点心理阴影属实正常,安全问题马虎不得。

顾正臣对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半点应对之策,认真地回道:“陛下,臣有三策,可解忧患。”

“哦,讲来。”

朱元璋喜欢用顾正臣,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总有法子可以解决问题。

顾正臣坦言道:“其一,便是当下推行的新军之策,渗透精忠报国、上报天子,下护百姓等思想,让大头兵切切实实地忠于朝廷,听朝廷指挥,以确保陛下始终能牢牢掌控军队,杜绝军队内部有人调转火器对准皇室……”

思想决定行动,大家都忠诚于皇室,谁还造反,谁还能造反?

何况如今天下大定,天命已有归属,这个时候又不是乱世,谁愿意干造反这种要三族人性命的事。至于朱小四,说到底是家产之争,没朱小四,换成张小玉,朱小能,姚和尚,谁单个或合伙拎出来都不能成事……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

自己全力支持顾正臣推动新军之策,意在瓦解开国勋贵对军队的影响与控制力,若顾正臣当真可以让军士臣服归心于自己,那这未必输给赵家的“杯酒释兵权”。

顾正臣继续说:“其二,臣以为火器大行其道,是大势所趋。即便我大明不行火器之道,那他日敌寇也会使用火器,厉害的武器迟早会占据主流,与其畏怕,不如掌握主动权。为保地方无法对抗朝廷,保证朝廷对边军的约束,臣以为可以让京军在火器上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则大势无忧。”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如何让京军始终占优?”

顾正臣笑道:“如今远火局打造的火器,远胜于地方卫自产火器,这点陛下认可吧?”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倒是事实。

顾正臣正色道:“陛下也应该知道,远火局最新的火器,也胜过一年前的火器吧?这就是京军始终占优的关键。”

朱元璋似乎明白过来。

一旁的徐达恍然,在一旁说道:“你的意思是,远火局不断出现更厉害的火器,然后武装京军。而地方卫所与边军等,则使用相对弱一些的火器。”

顾正臣想了想,摇了摇头:“确实是这个道理,最具威力与战力的火器给京军,始终让京军在战力上胜过地方。只不过,所有新式火器的关键在于颗粒火药,朝廷只要控制住颗粒火药的生产、储备与分配,边军完全可以装备部分最好的火器,以增强其战力。”

朱元璋眼神一亮:“你的意思是说,只要不让颗粒火药的配方流出,新式火器的威力便会锐减,纵是使用其他火药也不行?”

顾正臣肃然道:“确实如此。”

朱元璋松了一口气。

控制颗粒火药总好过控制无数军士,不需要处处提防。

给边关一些先进的火器,他们也只能使用这些东西打击进犯的元兵,若是想造反起事,那他们不等打到金陵颗粒火药就耗光了。

“其三呢?”

朱元璋安心道。

顾正臣略一沉思,道:“其三,是人才!”

朱元璋愣了下,踱步道:“你是说匠人?”

顾正臣苦涩一笑,解释道:“陛下,匠人是人才,但距离臣期望的人才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就以火药配比来论,在臣来看,目前的配比还可以精细化,只是缺乏人才与工具去将用量处理得更精确,目前的秤,并不支持轻微重量的称量。”

“还有冶炼铸造,目前神机炮与火铳多是铁质,但纯铁质的火器一旦用久了,很容易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磨损会降低火器的准头、射程,甚至会导致炸膛等。如何去处理冶铁,掺杂什么金属可以改进冶炼质量,这也需要人才。”

“山海炮方面,风速,顺风逆风时对山海炮的影响,所处位置是高是低,用哪个角度去发射火药弹,用多少的火药用量可以达到预期的射程,这些都需要专门的人才来负责……”

远火局的匠人是优秀的,他们也是有智慧的,这些人用实践,通过一次次失败来摸索出了成功之道,但他们依旧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实验精神,用他们五十年,顾正臣也不可能看到炸药的影子。

必须有一群敢作死、敢玩命、能创新、能乱来、又有真本事的人才去推动火器不断迭代,不断变强,直至发展到黑火药的极致。

这些人才,是远火局未来的新鲜血液。

朱元璋没想到,一个火器竟有那么多头头道道,还有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见顾正臣说完,便问道:“朕手中也没这样的人才,你打算去何处寻?”

顾正臣看着朱元璋,认真地说:“没有这样的人才,只能去培养。臣希望在国子学挑选一些监生来做这些事。”

“国子学?哈哈,他们未必会跟你啊。”

朱元璋直摇头。

现在的国子学,就是未来的国子监。

顾正臣知道,这里的监生不少,目前有八百余人,还开了个分校区“中都国子学”,不过中都那里主要是勋贵之子,包括老朱的儿子也在那里进学过,比如朱大朗、二郎、三郎……

监生是文人,文人的奋斗目标就一个:

考公。

咳,是混个一官半职,也好端铁饭碗、吃公家饭、干点威风的事。

顾正臣让他们胡搞乱搞,研究这个研究那个,估计是没什么人会跟他去的,毕竟白天陪孔夫子子曰,晚上聊聊朱熹在下面是不是还在和尼姑鬼混,这都是圣人的事,谁会跟你做贱人的活计……

“臣想试试。”

顾正臣坚持。

不识字,没文化,怎么搞长期研究,怎么接受新思想,怎么去实验创新?

弄一批识字的,有水平的人加入远火局是好事,何况这些人都极有毅力,坐在窗户后面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翻来覆去钻研几本书,让他们在远火局深入研究一个“课题”几年想来也是没问题的。

当然,所选之人不能是榆木头疙瘩脑袋,需要懂得变通,而这样的人才,确实不好找,但不试试怎么行?

朱元璋见顾正臣坚持,点了点头:“你解了朕的忧虑,那朕便准你去国子学挑人。”

书一封旨意,简单明了:

国子学监生,任他挑选。

朱元璋将纸张递给顾正臣:“拿着这份旨意,去寻国子学祭酒陶凯、司业乐韶凤。若找不到你想要的人才,准你去府学、县学里找。”

顾正臣谢恩。

国子学若是找不到,府学、县学就算了,只能社学里找了,从娃娃抓起……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骑砍:汉匈霸主 特种兵在异世之一统山河 大明:我,朱允熥,开局救活大哥 我纨绔世子娶妻彪悍点很合理吧 寒门小甜妻 唐逗 巍巍大明 大明洪武:皇族发明家 铁血大军阀 厂公威武